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8月22日 星期

走在治理现代化的路上
——我省教育系统“管办评”分离改革纪实

□本报记者 金 澜

在前不久结束的浙江财经大学综合改革情况汇报会上,全校13个二级学院负责人都获得了满满的好评。

原来,今年年初该校颁布权责清单,梳理出19个大类事项,特别是将人事、财务、资源配置等重要的管理权限统统下放到二级学院。学校职能部门退出微观事务,行督导和宏观调控之职。此举不仅减轻了学校职能部门的负担,还大大激发了二级学院办学活力,半年下来就收获了“满堂彩”。

2015年,我省被确立为全国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综合试点之一。为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新格局,3年多来,全省教育系统的78家试点单位,先后走上了打造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探索之路。

明确职权 为办学者“松绑”

既要把握宏观大局,又要处理微观事务,长久以来,行政部门与学校的关系总是“剪不断理还乱”。再加上一些涉教部门各行其是,缺乏统筹规划,不同程度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而要改变这种困境,必须明确部门职权,划定权力红线。

前不久,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拟定了一份“教育职权”清单。统计显示,区内涉教部门超过30个,责任清单和权利清单涉及的事务均超过100项。该局督导科科长叶百水向记者透露:“划定涉教红线,就是要把学校从各类繁琐的活动事务中解放出来,真正专注于教学。”

为全面落实学校的法人主体地位,永嘉县则在去年年底出台规定,给各类“进校园”活动戴上紧箍咒。现在要“进校园”举办活动,必须对照相关要求逐项设计,精心安排,尽最大可能融入学校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而宁波、义乌等地也正忙着起草“教育职权”清单及配套评价体系,力求“纵向推简政放权、横向求明晰权责”。

与此同时,一场高校内部的治理机制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自从被确立为试点单位后,浙江工商大学就把完善大学章程执行机制定位为“一把手”工程。学校先后成立完善依法治校、深化综合改革、岗位设置与聘任、学科建设和任期目标管理等多个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新办法新举措,试图从制度上破除发展壁垒。

紧跟着,该校先后出台了“西湖学者计划”实施办法、岗位聘任实施办法、任期目标管理办法、学部制办法等制度,二级学院缺乏自主权,岗位评聘“论资排辈”等体制机制上的弊端被一一化解。校园内形成了多做事、做实事的氛围,办学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日益提升。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郭华巍说:“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是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途径,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保障。”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我省所有高校、98%的中小学校都已完成了章程制定。按章程办学,浙江已经在路上。

破除弊端 向制度要“红利”

于洋、斯琴高娃、奚美娟、张纪中……去年9月成立的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源源不断地引进影视明星大家。“以前受限于人事政策、薪酬待遇、考勤管理、引进门槛等诸多因素,学校不能直接引进很多高端人才。”该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实行混合所有制办学后,因为华策电影学院的管理运行主体是公司,所以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记者了解到,随着“管办评”分离改革的持续推进,我省有不少高校都在尝试混合所有制办学。像温州医科大学与温州康宁医院的合作,就解决了“高校有人才缺硬件、企业有硬件缺人才”的弊端,校企双方各取所需,实现共同发展。而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的成立则为解决“教育与产业脱节、课程与企业岗位脱节”的老毛病提供了新思路。

“管办评”分离改革,人是关键因素。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处长黄亮说:“凭工作能力定岗位,让教师获得与自身最大生产力相适应的地位和待遇,既体现了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也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高层次人才的潜力,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许多高校都把改革切口对准了教师岗位聘用体系,为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打下基础。在浙江师范大学最近举行的二轮岗聘中,有20人因业绩突出被越级高聘,有14名教授低聘为副教授、56名副教授低聘为讲师。在首批30位“双龙学者”特聘教授中,该校更是将8位优秀中青年教师破格提拔为教授或副教授。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如何调动校长的办学积极性,避免职业倦怠,也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温州、台州先后开展校长职级制试点。台州市去年将10所市直公办普通高中校长职级分为四级九等,即特级校长、高级校长(一、二、三等)、中级校长(一、二、三等)、初级校长(一、二等)。

校长职级的升降与薪酬等制度相配套,对主动到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工作,从优质学校或城区学校交流到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的校长予以倾斜,从而打破了过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都一样”的尴尬局面。被评为中级一等后,台州市黄岩中学校长林国红说:“校长职级制改革不仅提高了校长的待遇,让校长获得与自身付出相匹配的地位,更激发了校长再次成长。”

独立评估 助力教育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这其中,改变教育行政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现状,推动第三方参与教育治理是必由之路。

2012年浙江省教育评估院的成立,被誉为我省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里程碑。省教育评估院院长施建祥说,评估院的成立正式宣告了过往单一行政性评估的终结,为未来考核评估的公正性和科学性给予了机制保障。自此,开展多元参与的社会化评估逐渐成为共识,如今全省成立了近20家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

2013年,慈溪市首开先河,委托省教育评估院对当地素质教育星级学校进行测评。此后4年间,专家组三天两头往慈溪跑,详细记录了每一所学校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小到学校保安的站姿,大到学校可持续发展等,专家组都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并反复检查、督促整改。现在回想起来,慈溪市教育局督导科科长金光明还感慨,社会评估是教育内涵发展的“必要拼图”。

而杭州上城区是全省最早探索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地区。该区成立了教育评估与质量监测中心,基于大数据构建了学生道德水平、学业水平、体艺素养、综合技能以及心理健康五维监测体系,研制了学校、教师发展评价标准与质量监测标准。截至目前,中心已为上城区提供约3.2万份反馈报告。

为让各部门都清楚认识教育发展的问题,衢州市每年都会将评估结果整理成督查公报,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抄送县(市、区)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并督促当地尽快将教育补短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力争早开工早落实。去年两会召开前夕,该市一些县(市、区)的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主要监测指标还被刊登在媒体上,接受社会的监督。

长兴县则每年邀请评估专家对学校进行测评,他们长期跟踪关注学校的教育教学,然后形成一份学习意见。对于这样一份助力学校和地区教育发展的“智囊书”,该县教育局督导室主任邹忠明连声说:“紧贴实际、一针见血、很值得参考。”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