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3版:论文三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6月22日 星期

给小学数学作业插上“减负增效”的翅膀


□长兴县太湖图影小学

宋卫虎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也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该让作业真正成为教学的有利工具。我校为农村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学生的自觉性较差,学生作业不完成或完成质量低下的情况屡见不鲜。以作业为契机,提高学习效率,真正达到减负的目的,是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小学数学作业现状分析

1.作业量多导致完成质量不高

每当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总会有学生嘀咕作业多。在没有家长监督的情况下,学生往往会把玩放在第一位。班上很多家长向笔者反映:孩子喜欢先玩,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才做作业。从批改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生往往是以“完成”为目的,而忽略了质量。

2.“一刀切”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数学教学中,练习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尚且在课堂中设置难易题,却在布置作业时主张统一,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无论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布置相同的家庭作业,这也是造成作业低效的原因之一。

3.作业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教师布置的枯燥、重复的作业却使部分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

二、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和设计的策略

1.别具一格——尊重个性差异,设计多层次的数学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教育的内容、形式、要求必须有多样性。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同样对能力不同的学生应设计不一样的作业。当然,设计多层次的作业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花更多的心思去挑选和设计作业。

2.力学笃行——注重实践操作,设计合作型的数学作业

实践出真知,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借助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中获取新知识,把抽象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操作中,如此更利于学生理解并加深记忆。实践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促进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应多设计动手操作的题目,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完成,通过小组间的合作收获成功的喜悦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3.趣味横生——体验快乐,设计有意思的数学作业

当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目的作业一一摆在眼前,学生首先完成的作业一定是他最喜欢或最感兴趣的作业。皮亚杰曾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如何让学生愿意或喜欢去做作业呢?教师一定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这样不仅能提高作业质量,而且还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4.综合应用——学以致用,设计开放、创新的数学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已有的理解和经验上设计开放型的数学作业,学以致用,巩固拓展,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小学数学作业的评价改革

作业作为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深刻的影响力,教师旨在通过作业达到查漏补缺、延伸拓展的目的,而学生却视作业为负担和压力。的确,传统的作业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存在诸多弊端,影响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时代,教师应以作业批改为突破口,作业设计为深入点,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选择作业,真正做作业的主人,达到实际意义上的减负。

1.留小部分批改作业的权利给学生

对于一些基础知识题,比如口算题,可以交给小组长批改,教师随机抽查批改和订正情况。一方面,可以节约教师的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这部分时间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另一方面,对于内向的学生来说,同学间的帮助有时比教师的帮助更有效。

2.多写评语,改变评价方式的单一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不要让评分成为人精神生活唯一的、吞没一切的领域,如果一个人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在传统的作业批改中,“√” “×”和分数成了作业中的主角,有时候“×”的比例要远远多于“ √”,当学生看到满满的“×”,自信心会受到严重打击。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要多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并用简单的评语表达出来,给予学生表扬。用赏识的眼光和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既能让学生变得更自信、更优秀,同时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3.善待学生的错误,鼓励创新思维的发展

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生气、恼怒、批评,甚至斥责,而对一些“低级”错误,教师更有发火的冲动。要知道,学生在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在理解上往往会有偏差,每一个错误的产生都有其原因。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用一颗包容的心去善待学生的错误;其次,要细心观察学生的错误,也许在学生的错误中会发现不一样的火花,正如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的“碎花瓶理论”,应鼓励学生在错误中不断地探索、创新。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谈到教学最优化和减轻学生负担时,告诫人们要“从一道练习作业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作业改革是一场持久战,教师要改变“题海战术”“齐头并进”等传统的作业布置观念,要优化设计一些实而活、精而新、从学生角度出发的作业,让学生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同时,还要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知识在课堂中掌握,技能在作业中体现,激发新的学习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