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4版:阅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8年5月11日 星期

一线教师就该写这样的书


□宁波市镇海中学 王 梁

放假回老家,看到小外甥女书架上有一本小32开本的《采采卷耳》。对于古诗文底子浅薄的我来说,书名十分费解,还好,封面边缘淡淡地印着类似副标题的字样:“现代诗歌里的密码”。翻开目录,发现这本书是20首著名现代诗的解读,或者说是以这些诗歌为典型来介绍和论析现代诗的20种特征,例如意象、复合、质感、心理深度等等,其中一首便是朱巧玲的《采采卷耳》,对应解析是“诗歌意象群”。这些内容于我皆是闻所未闻,但可想见,经过作者深度、立体的解剖,诗歌到了掀开它神秘面纱的时候了。

在青少年时期,我曾经迷恋过现当代诗歌,但常常只能获得一种迷离混沌的感觉,对诗歌的真义不得而知。现在有了这本书,也许我能够掌握一些诗歌的欣赏视角和技法,今后面对现代诗就不至于如坠云里雾里了。我得好好利用假期时间阅读学习。

小外甥女告诉我,这本书的作者是她就读学校的语文教师,这本书是在一次校园文化节活动中,颁给她们这些优秀学生的奖品。

我心里一动,小外甥女的学校也是我的母校。一看扉页,印有一张作者憨厚恬淡的自画像,以及一小段个人简介。果然,作者是土生土长的枫桥镇人,读书、工作都在学勉中学,这么说来还是我的校友,只是比我要年轻七八岁。从自序和版权页中可以推测出,作者金建永是在三十而立的年纪写成了这本书,也许是送给自己最好的生日礼物吧。

金建永没有给小外甥女上过课,我蛮替小外甥女遗憾,因为能够写出这样一本诗歌赏析专著的教师,不仅在我母校应属凤毛麟角,在省内同类学校一线教师队伍里也不多见,其教学水平的优秀是可想而知的。

20篇诗话、20个角度,他不是人云亦云,不是综合和罗列,而是写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真情实感。文字是不会骗人的,可以想象,金建永的语文课应该充盈着诗性、灵性同时还有理性。

除每篇开头所引的完整诗例,在正文论述中也出现多位现当代诗人的作品片段,信手拈来,证明了金建永在现代诗歌领域长时间的浸淫,以及单纯热烈的喜爱,这在当下纯文学日益式微的时代,殊为难得。

由于工作关系,我翻阅过不少一线教师写的书,也即所谓“专业发展成果”。这些书大多是一些精讲精练之类的习题集或教学辅助用书,文笔好一点的就是一些教育随笔集,加上出版机构的策划推广,还能在市面上呈流行态势。只要教师们注重积累,经常写点小文章,一不小心就能集成一本厚厚的文稿,取个响亮的名字便能发行于世,造就若干“知名教育专家”,为他们带来稿费、名气,或成为评职推优时的材料。

不客气地说,这些书基本上可以算“教育专著”里的“心灵鸡汤”,虽然有一定的可读性和借鉴意义,但品质较为单薄苍白,观点、故事、情感大多呈零碎、浅表、个人化的状态,读着不累,听上去也颇有几分道理,但隔靴搔痒,读完仿佛什么也没留下。更为可笑是,一些不做班主任、不上课的教师,或者是这些工作做得不怎么样的教师,却在那里大谈特谈如何做班主任、如何上好课、如何做好德育工作、如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等等,只能说明这些教师实在是为出书而出书,急于出版专著获得个人存在感和自我确证。

这样的作品很难引发广大教师的共鸣,很难对广大教师起到真正有价值的引领、示范、指导、促进作用,甚至可能会起到一些坏的作用,误导读者。

金建永及其作品《采采卷耳》,可贵之处就在不赶时尚潮流,不追社会热点,扎根于自己的专业和课堂,在现代诗歌阅读、写作、赏析这块相对狭小、冷清的领域做得有滋有味。因为热爱,所以深刻,别人无可替代,就有了个人的烙印,就有了专业的气场。

这份广泛涉猎、博约精专,足以使得他的语文必修课、语文选修课上得风生水起、精彩纷呈,引导和影响学生走近诗歌,热爱诗歌,发掘深藏于学生内心深处的诗情乃至天分。这样的教师,堪称有学养的好教师;这样的教师专业发展,才是与教书育人本职工作结合完美的发展;这样的教师专著,才是中小学一线教师的写作方向,是更应该被出版、被推广的教师之书。

书 名:《采采卷耳》

作 者:金建永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上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