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4月4日 星期

艺术永远要为人民服务
——写在中国美术学院成立90周年之际

□本报记者 武怡晗

春日的北京,人流如织。国画、油画、雕塑,作品目不暇接;王冬龄、吴山明、卓鹤君,大家名流数不胜数……3月25日,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纪念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

开篇《国美春秋—清明》的巨幅油画,记录着90年前,春雨霏霏的西子湖畔,蔡元培先生在学校前身国立艺术院开学讲演上振臂疾呼,“要用美的心来唤醒人心,以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

建校之初的理念深深滋养着这所西子湖畔的校园,让美育改造社会的思想在不同的时代得到延续和发扬。90载岁月,回望中国美院的校史,写满中国文化复兴使命的勇气担当,更记录着艺术永远为人民服务的光辉篇章。

“哲匠”精神育栋梁

作为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奠基者和拓荒者,90年来,中国美院名师辈出,汇聚了林风眠、黄宾虹、潘天寿等一大批代表中国艺术最高成就的艺术人才,培养了李可染、董希文、王式廓、王朝闻、吴冠中等几代艺术大师,被誉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摇篮”。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召开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支持中国美院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围绕“持续建设世界一流特色大学”的战略目标,近年来,学校秉承“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学术思想,坚持理念传承,推动校园更新、院系重组、学科拓展,形成“五学科十学院”的办学格局。

艺术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才?去年年初,中国美院颁发了首届“哲匠奖”,这是该校设立的教学研创最高荣誉,旨在表彰业务精湛的一线工作人员。“哲匠”是对教师的期许,也昭示学校“以‘哲匠’精神树人”的决心。

“中国美院传颂着两句话,第一句话叫‘劳作上手、读书养心’,第二句话是‘像匠人一样劳作,像哲人一样思考’。”院长许江表示,中国美院就是通过一门技艺学习,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打开自己内心,进入创造的境界。但最终要培养的又不只是工匠,而是要培养能够思想、富于情怀、有批判精神的工匠,也就是“哲匠”。

2017年,学校跻身国家“双一流”高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美术学和设计学双A+评级,位列全国艺术院校排名第一。在许江心目中,一个真正的“双一流”大学最核心的就是用“东方学”铸造学术核心,也就是“以东方艺术立人”。他说,一直以来,中国美院强调用东方自信来构建东方艺术学。这不仅包含中国艺术,也包括吸收融合西方艺术;不仅包括中国原生的艺术精神,也包括不断修复、更新的艺术力量。

每年冬季,学校都要开展教学检查巡礼,评审教学与创作的新成果;策动“秉人民思想深耕中国社会、继民学精神再兴乡土生活”的社会实践……在位于象山、南山的校园里,践行着“行健、居敬、会通、履远”的东方育人理想。

为大时代“画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这让油画系本科生李依凡想起了导师最常告诫他们的一句话——“多画接地气的主题”。去年,她跟随全校1500多名师生走遍全省,以画笔描绘浙江八大水系,为千名河长塑像。

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作品,才有时代感和生命力。新世纪以来,中国美院聚焦社会建设最前线,以艺术劳作重建乡土社会,谱写出学院与社会和谐发展、美美与共的新篇章。坚守“人民之心、中国之魂”,学院先后举办国美国画之路、书法之路、油画之路、版画之路、雕塑之路;主持或开创中国画双年展、陶艺双年展、纤维艺术3年展、上海双年展等重大学术展览活动。

用如椽画笔记录历史画卷,参与“百年追梦”美术创作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全力承担为共和国劳模塑像的“时代领跑者”工程,举办“与时代同行”采风创作活动、“最前线”纪念建党90周年美术作品展等大型艺术活动,为民族凝魂聚气、为时代凝心聚力。

2010年,中国美院提出“山花计划”,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之中,开展“千村千生”“今日民艺”等基层服务计划,积极参与全国各地新农村规划建设。近年来,先后有千余名学生走进乡村,为我省设计农村文化礼堂,复兴民俗礼仪。

“这不是简单的写生采风,而是一种通过社会调查、田野工作进行‘社会素描’的开放课堂。”党委书记钱晓芳说,“下乡采风”如今在全院已成为一项传统活动,每年春秋季各开展一次,体现的是“以乡土为学院”的教学主张。

(下转第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