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2月5日 星期

义乌赤岸小学:乡土课程传承传统文化


□本报通讯员 龚琴娟

“无患子啊无患子,果实圆圆黄又小。你的作用真奇妙,可以直接当肥皂,还能美容把炎消。”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把无患子果实的样子与作用说得明明白白,这群创作儿歌的中药社团成员颇有些“金元四大名医”朱丹溪之遗风。近日,义乌市赤岸小学举行了第二届丹溪文化节。学生们采用展示社团课程、绘制文化展板、猜灯谜、品美食等方式品味乡土文化,弘扬丹溪精神。

在这次文化节上,各年级分课程分主题制作了40块展板介绍赤岸文化。6个社团盛装出演,展现课程特色。中药社团的学生们背着装满草药的竹篓,用儿歌介绍了9种学校药博园里的常见中草药,并提前收集无患子果实制作成纯天然的手工皂,作为本次活动的奖品。中医社团的学生们不但演练了五禽操,还带领同学们一起做有助于缓解疲劳的穴位按摩。

事实上,此次文化节也是该校特色乡土文化课程——丹溪系列课程的一次成果展示。赤岸镇地处义乌市西南部,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镇。“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就要让学生为‘我是一个赤岸人’而骄傲做起。”校长金俊锋谈起学校开发丹溪课程的初衷时这样说。

学校教师全体总动员,用了两年时间,通过查阅资料、走访村民、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挖掘赤岸镇的乡土文化资源,并将其进行归类、整理,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丹溪系列课程,涵盖人文、历史、地理、中医、美食等内容。

目前,学校已编写了《人文赤岸》《印象赤岸》《美味赤岸》《养生赤岸》一套4册校本教材。翻开《人文赤岸》,悠久的历史在一个个人物故事里“活”了起来:为母治病,36岁的朱丹溪拜师学医,终成滋阴派创始人;文学战士冯雪峰以笔作枪,留下了《卢代之死》《灵山之歌》《上饶集中营》等文学著作;中国棉花之父冯泽芳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种植棉花良种,推动中国棉花品种改良工作……

丹溪课程以社团为载体组织实施,其中“游学”是最重要的形式。当地的名人故居、风景区、老街都留下了师生考察调研的身影。“人文赤岸”社团师生根据课程特点,开展了了解名人生平事迹、寻访名人足迹、学习名人精神等系列活动。“印象赤岸”社团的成员利用拓展课及节假日时间走进大自然,并把他们的所见所闻创编成诗,写进课程里。“美味赤岸”社团的成员走进丹溪酒厂、朱店豆腐加工厂、酥饼店,亲身体验黄酒、豆腐皮、酥饼等各式地方美食的制作,每逢中国传统节日,社团成员就会推出特色美食,与全体师生一起分享。

赤岸小学校园内有一个药博园,种植了薄荷、金银花、紫苏等100多种草药。学生们在这里认识药材、了解药材、种植药材。选修“养生赤岸”课程的学生们自称“赤小药童”,他们不但创编中草药童谣帮助同学们认识并记住中草药,还在生活中用中草药解决常见小毛病。冬季流感频发,学校用于预防感冒的板蓝根就是“赤小药童”们自己种的。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