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

留住我们的“根”


□宣迪淼

每到圣诞时节,我的桌子上总会出现一些祝福卡片,那是学生在向教师表达心意。作为长者,我觉得这样的行为无可厚非,然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的内心又有一种遗憾和担忧:为何我们的年轻人在春节、元宵、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到来时,没有表现出一种节日的喜悦和激情呢?

他们是怎么了?崇洋媚外,好像算不上;标新立异,似乎也不是主因;那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失去生命力了吗,也不尽然,家长们不是依然在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端午时节包粽子赛龙舟、清明和冬至上坟祭奠,诚挚地守护着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吗?其实,仔细分析一下,爱过洋节的青少年也许是缺少了身世感、认同感,缺少了对养育我们的“根”的崇拜。此前,我们的教育往往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不够多,客观上造成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陌生感、距离感,一旦某些西方节日以标新立异的姿态出现时,他们顿感眼前一亮,趋众心理滋长,于是本末倒置,“不爱家乡爱异乡”,令人遗憾。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教育应该加上一门“根”的教育。

“根”是什么?我想,就是养育我们的血浓于水的亲人、家庭、故乡、民族、国家,就是生于斯长于斯滋养我们的这片土地。“根”的教育又是什么?就是通过教师、家长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亲情教育、爱国教育等,唤起学生对家人、对故乡、对民族、对国家的爱,唤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对家国之爱的求索,以及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的归属情、爱家爱国的赤子情。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以智慧和情感留下了一批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都有自己的历史渊源、故事传说、情感寄托和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它对弘扬和培育民族价值,凝结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我们理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体会浓浓的“根”的情味。除了学校课堂里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们还可以设立特色传统文化课程,比如武术、戏曲、剪纸、中国画等。当然,我们也可以把传统节日作为载体,联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让学生真正懂得传统节日的意义、价值,让他们明白传统节日的博大精深、韵味无穷。

做一个有“根”的人,做一个有“故土”的人,做一个有“家传”的人。其实,这就是一种能引起共鸣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如果能真正内化为学生自我的情感,则“祖”有了,“国魂”有了,祖国就在学生心里了。心里有祖国、有大爱的人,必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充实,有美好人性,有热情、健康、开朗品质的人。因此,“根”的教育是一件大事,是事半功倍的事,是功德无量的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