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2月15日 星期
跨越千里支教,退休教师周秀芳说
“来了,就无法甩手离开”


□本报记者 于 佳

通讯员 薛丛川

曾获得2016浙江教育年度影响力人物的宁波市李惠利小学退休教师周秀芳再获殊荣。

今年10月,她被评为2016年度“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颁奖词是这样写的:“她非湘人,一心行善舍家离子,千里驰援湘西南。年本古稀,二次奉献支教扶贫,三年募款建十余校。”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肖国安也深为她的事迹所感动:“周秀芳老师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办学理念、教学方式,同时也改善了山区的办学条件。我们非常感谢她。”

从浙江宁波到湖南溆浦,相隔1300多公里,年近七旬的她,甘愿舍弃都市的繁华,一次又一次地来到异乡偏僻的山区,与孩子们相守,给他们带去知识和希望。3年来,她走过了怎样一条路?

“我是老师,我有用”

在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越是寂寥的深山里, 就越有人知道周秀芳。

周秀芳退休前是李惠利小学的科学教师,退休后,她先是被返聘到一所民办小学教书,工资不低。2014年,在去贵州旅行途中,她眼见当地学校的困窘,便留下支教。

周秀芳的远亲孙绍富得知后,建议她一同去湖南溆浦看看,“听说那里更需要老师”。

2015年3月,溆浦县北斗溪镇九溪片还在下雪。推开桐林小学吱呀的教室木门,眼前一幕让周秀芳心酸得流泪,“黑洞洞的屋子里,还飘着小冰花,火盆旁围着十几个孩子,本来应该按照课本上讲的,认识‘水’、触碰‘水’、观察‘水’,可孩子们就在那里照本宣科地念字”。

周秀芳决定留下来,“我是老师,我有用”。

学校建筑大多是木结构,楼道、楼板摇摇欲坠;没有教师宿舍,睡在硬木板上;没有复印机,卷子要一张张手工抄写;山里物资匮乏,所有的菜都就着辣椒下饭;更可怕的是,夜晚不知哪来的叫声,让人整夜发慌,无法入睡。

“之前想到会苦,可没想到这么苦,但来了就无法甩手离开。”周秀芳说。她一边给孩子上课,一边找时间挨家挨户家访。山路崎岖,对于原本膝盖骨就不好又有恐高症的她,每一步,都是雪上加霜。遇见转弯处,她会紧紧闭上眼睛,把牢前方的车椅靠背,有时膝盖痛得让她在山泥里抓出自己的手印,可还是必须去孩子家里看看。常常跑上一天,也只能去两三户人家。

再多的困难,都敌不过孩子们的拥抱和笑容。“这里有个孩子叫子歌,远远看见我就跑来抱抱。他说,周奶奶来了,我就幸福了。”而留在溆浦的日子越久,周秀芳越加掏心挖肺地问自己,“我能为他们做什么”。

不断形成爱的接力

当周秀芳和孙绍富把他们在溆浦的所见所闻发布在微信朋友圈里后,他们的家人、旧友不断形成爱的接力。

周秀芳的儿子寄来了给孩子们过冬的棉被、冬衣、鞋子。李惠利小学史老师的母亲还一次性捐赠6万余元,给800多名孩子添置了人生中的第一套运动服。周秀芳这里成了“爱心物流站”,通过她,陆续有3000多位好心人支援溆浦县的教育发展。有人捐资5000元为贫困家庭女孩医治眼睛;有人买好体育器材、书籍,寄到溆浦;有人捐50元压岁钱……

鄞州与溆浦相隔千里,却因周秀芳而拉近。就在上个月,平安村兆顺希望小学、沿溪乡青坡朵灵希望小学在溆浦县落成。截止到目前,由周秀芳牵线搭桥,社会各界为当地捐资修建了14所希望小学,其中8所已建成,5所在建,另有1所尚在选址。

从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毕业30多年的张刚是周秀芳的学生,也是在溆浦建设希望小学的出资人之一。他还记得2015年和周老师的一次聚会,有人问:“谁以前没在周老师家睡过?”无一人举手。又问:“有谁以前没在周老师家吃过饭的?”依然无一人举手。张刚说:“听周老师讲了溆浦的情况,想着她一个老太太,退休了还在山沟沟里,不分黑夜白天地忙乎,我们就想一起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不仅如此,鄞州区教育局还与溆浦建立了教育工作交流机制,像鄞州区江东中心小学、中河实验小学也分别和九溪江中心小学、两丫坪镇中心小学“牵手”,将在委托培养、教师实习等方面实行结对帮扶。最近,溆浦县教育局局长严安民还计划带两位高中校长一起来宁波学习。

“埋在溆浦也是我的福气”

不能抛下溆浦,在这里,周秀芳总是会想到自己的童年。

(下转第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