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教经纬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2月4日 星期

温大:生涯教育提升就业之路


□本报记者 汪 恒

眼下正是应届毕业生求职最忙碌的时节,温州大学的韩齐齐却已陷入了幸福的“烦恼”,他一共拿到了11份来自用人单位的offer。大三上学期,韩齐齐从学校举办的职业能力提升讲座中得到启发,开始试验性地制作简历并体验面试。大三下学期,他又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课进一步明晰了求职的具体方法。这个学期,除了准备面试,他还不忘参加学校里的求职系列讲座给自己“充电”。“目前参加的所有的面试都通过了。还有同学来找我帮忙修改简历。”韩齐齐说。

韩齐齐在求职路上的一帆风顺,与学校生涯教育体系的日益完善是分不开的。早在2004年,温大率先在省内高校中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导列为必修课,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如今,生涯规划的相关课程与活动贯穿了学生大学四年的全过程。“学校已经形成了以建设品牌课程为主体、实践体验教学为辅助、职业发展活动为补充、师资建设为保障的全程化、一体化生涯教育与指导体系。”该校就业工作处处长周伟国表示。

立足校本,培育专业化师资

学生们跟着教师走出教室,来到校园的草坪上,分好组并排成内外圈坐下……这并非是体育课,而是教师朱丽莉的一堂就业指导课。朱丽莉把写有经典求职面试题的材料发给学生,再由内外圈的学生分别扮演考官和面试者,模拟面试情景。到了约定时间,大家像转盘一样移动座位,继续新一轮“面试”……朱丽莉把这种形式叫做“转盘面”,“能让学生快速获得面试体验,同时在扮演‘面试官’的过程中换位思考,反过来改进自己的面试表现”。

目前,在温大有两门关于生涯教育的必修课,分别是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前者面向刚迈进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后者针对即将踏入求职旅程的大三学生。在朱丽莉看来,这两门课不能停留在“满堂灌”或是机械识记,她和同事们从2011年起开始探索将团体辅导等体验式培训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她的课堂上,角色扮演、课堂辩论等已经司空见惯。这些活动设计,帮助学生获取了更加丰富、精准的体验。

2005年,温大开始采用自编的生涯教育教材,该教材几经修订,日趋成熟。为贴近毕业生的就业实际,校方在案例分析上更多地引入了本地企业和校友的实例,做好教材的“本土化”。此外,学校还倡导把“真人书”请到生涯教育的课堂。就业工作处就业指导科科长彭小媚告诉记者,大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上,主要邀请刚毕业几年的年轻校友,侧重分享大学生活如何规划。大三的就业指导课则会请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介绍求职中的常见问题。

作为学校的必修课,生涯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水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建立了生涯教育课程师资库,对兼职授课的教师们定期组织专业性培训。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壮从2005年起从事生涯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目前已获得中级职业指导师、全球职业规划师等证书。王壮认为,这些培训和备课经验甚至对自己平日里开展学生工作也带来裨益,“比如有学生收到学业警告,我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生涯教育知识,了解他是哪里出了问题,通过交流找出症结所在,并引导他做出改变”。据介绍,该校生涯教育师资库的成员已有58人。今年上半年还成立了温大生涯教育研究中心。“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教学沙龙等,继续强化师资能力,并促进优势资源向外辐射。”彭小媚说。

提供舞台,为未来职场人打气

对温大的学生来说,修完生涯教育的课程,不出校园就能找到不少练手的机会。学校每年上半年举办职业规划节,旨在为大二、大三学生提供锻炼平台,到今年已是第十四届。

职场精英挑战大赛便是职业规划节的传统项目之一,学生从报名参加初赛到最后完成决赛的现场角逐,要经历简历制作、模拟面试、实地营销、无领导小组讨论、即兴展示等重重考验。当然,最后名次靠前的选手也会收获颇丰,获得来自多家知名企业签发的实习或就业推荐信,在校期间可以选择任何一家合作单位实习,毕业后优先进入该合作单位就业。这项比赛的规模越来越大,现在温州其他高校的学生也会赶过来参赛。今年的比赛共吸引了200多名学生报名。

学前教育专业大三学生来东芳今年参加的是职业规划节的另一项传统赛事——校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经历了所在学院初赛、学校复赛,来东芳最终闯进了学校决赛。通过比赛,她愈加坚定了自己成为管理型教师的梦想。“目标已经清晰,接下来就要思考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来东芳说。

学校为大四应届毕业生设计的职业能力提升计划或许会在明年助来东芳一臂之力。彭小媚介绍,该项计划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按学生就业意向分成了师范类、公务员类、企业类、读研深造类等模块,分别安排活动。同时,其间穿插简历会诊、求职礼仪、时间管理等方面的讲座和咨询。3年前,温大还开始尝试举办校园版“职来职往”,邀请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担任评委。学生在现场“自我推销”并回答各种提问,优胜者可直接获得企业提供的岗位。

“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在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之外,更帮助他们提高生命质量,关乎终身幸福。”彭小媚认为。为了帮助学生们提高行动能力,教师们还参与创办了温大“梦想班”,通过组织线上打卡、线下课程的方式帮助学生们实现备考、专业学习、技能培养、习惯养成等方面的目标,为未来的就业和人生打好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