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2月4日 星期

杭州建联盟助农村微校“突围”


□本报记者 张乐琼

“根据学校课程规划设计的四层立体活动屋已经动工了,而且到明年新学年,孩子们还能用上新的标准教室和综合专用教室,能满足50种类型的学习需要。”只有6个班级120人的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正经历着“变形记”,校长姜蔚颖满怀期待。

像富文乡中心小学这样的“麻雀学校”,在杭州并不少见。在日前举行的杭州市农村小规模学校整体提升专题研讨会上,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蒋莉指出,“后撤并时代,城市化的推进导致杭州农村中小学生源持续减少,仅淳安一地,每年外流小学一年级新生就达千人之多。这就催生了200人以下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出现,集中在淳安、临安和桐庐,其中淳安小规模学校就有43所”。

在当前情形下,该如何办好这些农村微校?研讨会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指出,农村小规模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集中在师资、文化建设、课程资源的获取等方面。在富文乡中心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20~29岁的教师只有2人。“学校教师年纪偏大,平时惯用老经验教学,进取意识不足,整体教学水平不高。”对姜蔚颖来说,学校教师的成长是她最关心的,毕竟关系到每个孩子的教学质量。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杭州市教育局就提出了“农村小规模学校整体提升综合改革项目”,确定淳安富文乡中心小学、淳安安阳小学、临安三口小学、临安堰口小学等4所试点农村微校,并邀请崇文实验学校和长江实验学校参与建立了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联盟。

今年上半年,富文乡中心小学年轻教师董雨参加了名为“影子计划”的崇文实验学校全科教师跟岗培训。一学期下来,董雨变了。回校后,她在课堂上大量尝试小组合作,“一堂‘巧用碎纸片’的低年级美术课,以往只会设计成单人动手拼贴,如今小组合作,不仅孩子们的思路更开阔,还能主动总结归纳方法”。

过去两年里,淳安的两所试点学校赴崇文实验学校考察学习、进课堂听课多达46人次。杨东平十分认可这样的借力培训,他说:“教师把优秀的教学方法带回去,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有质量的小班化教学,个性化教育指日可待。”

此外,借助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联盟的平台,一些农村微校还在不断摸索,试图带给学生“有根的教育”。临安堰口小学地处於潜镇,拥有大面积的绿茶种植区,学校周边茶文化资源丰富,校长王斌自然想到了让茶文化进校园。近500平方米的“紫溪茶园”是全校106名学生的种茶实践基地。在上学期举行的首届茶文化节上,学生们还参与了炒制茶叶、制作茶叶拼贴画等活动。“两年下来,学生们的谈吐气质都发生了变化,不少家长反映孩子还能回家沏茶给父母喝。”王斌说。

而临安三口小学结合当地历史悠久的手工制作文化,让学生制作种子画,绿豆、红豆等植物种子在学生们手中成了“大山里的艺术品”。该校美术教师袁佳荣说:“一粒粒种子色彩搭配、错落间隔,一次次粘贴的紧密程度、空隙距离……种子画的制作并不容易,一段时间下来,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耐心和细心。”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黄胜利看来,农村小规模学校不仅具有探索高质量教育的功能,更有文脉传承的功能。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绪培说:“乡土文化的滋养,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教育,更是情感、经验、价值观的传承。”

此外,由联盟开发的1500个适合农村小规模学校线上学习的微课资源也已上线。蒋莉说,接下来他们还将继续为这些学校提供平台,在校园功能改造提升、全科教师培养、综合主题课程实施、线上学习资源建设等方面让学校借到发展的“东风”,让小而美、小而优的农村微校成为“高质量教育”的同义词。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