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学前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0月27日 星期

部落游戏,让孩子的学习更有“儿童味儿”


□本报记者 叶青云

“今天我来当‘酋长’!”乍一听见“酋长”两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对,当然是部落。可是不同于想象中那些身强力壮、威风凛凛的酋长们,眼前这些争先恐后毛遂自荐的竞争者们,分明是一群稚嫩的“毛孩子”。想不到吧,宁波有一所幼儿园,用独特的方式和审美打造了一片只属于孩子的儿童部落群,让每一个孩子都过了一把“酋长瘾”。

这所幼儿园是宁波市第二幼儿园,这里的每一天,都轮番上演着各种快乐的部落游戏。为什么一所幼儿园里拥有那么多部落?“我们创造的不仅仅是儿童部落,更是一种儿童部落文化。”园长王晓璐解释,儿童部落文化是该园的品牌特色,“部落的本质特点是环境原生态、生活方式简单、思想单纯、集群创造,有共同的语言、文化与意识形态,这些正好与我们努力践行的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儿童味、回归儿童的生命状态理念相契合。”

“boy街”的木工坊里传来一片男孩子的欢声笑语,小班的认真研究着螺丝帽,稚嫩的小手拿着螺丝刀匹配、拧旋;中班的更热衷于探索榔头和钉子,在木板上敲敲打打颇有工匠范儿;大班的正围着一把破旧的小凳子,齐心合力装木条、钉钉子,进行整修。而处在走廊另一头的“girl街”,则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女孩们自定义了一个主题——贝尔公主的舞会,然后分工行动,有的制作手提包、有的设计头箍、有的做饰品,做好后互相为对方打造形象。儿童部落文化的核心载体是部落游戏课程,而“boy街”和“girl街”就是该园为孩子们量身定做的最有代表性的一个部落。

该园利用自然资源“一坪”、室内资源“三街、四室”开设亲自然部落游戏、社会体验部落游戏以及学科技艺部落游戏,让幼儿完全沉浸在本真的游戏状态里。部落游戏分为全园性和班级性两种。全园性部落游戏散布在幼儿园的各个专用教室包括走廊,由宝贝生活馆、儿童科技馆、青青小书屋、七彩创意坊等几个部落组成;班级性部落游戏在班级内设立活动区域,根据主题教学展开,分为以五大领域为代表的共性部落(音乐表演区、语言区、益智区、建构区、美工区)和各班各年龄层的个性部落(角色体验区),其中涵盖生活体验区、巧手玩吧、自助餐区、小医院、小超市等。

在部落环境创设中,该园也有意识地往淳朴的原生态上靠。如小班的牧场部落以小猪、小猫等动物为创设原型,中班的花园部落打造出向日葵、郁金香等花卉园地,大班的丛林部落更是充满了原始的神秘色彩,如树屋、玛雅文化等。孩子们在各个部落里,可不仅仅是玩,他们还能超前进行职业体验。就在“小小蘑菇街”里,快餐店、生鲜超市“店员”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快递公司的“快递员们”忙着理货、送货,育婴中心的“奶爸”“奶妈”悉心照看着小宝贝,洗头房的发型师正为顾客打造着美丽、帅气的造型……

这门课程如此受孩子欢迎,到底神奇在哪里?“因为这门课程里的游戏空间都是教师征询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后,和孩子们一起创设的。”王晓璐揭晓了答案。关于这一点,参与课程建设的教师们都深有感触,以往各专用活动室的游戏内容都是教师决定的,一段时间后有好几个活动室“门可罗雀”。如今,幼儿园的走廊变成了“boy街”和“girl街”,户外的绿地里出现了“迷雾野战营”“考古小分队”和“开心农家乐”等,孩子们在户外和室内的这些部落间来回穿梭,玩得不亦乐乎。

“部落游戏课程实施以来,我们逐渐发现幼儿对游戏会有共同的偏好,常以集群方式共同玩乐。”王晓璐告诉记者,“通过全园混龄部落游戏和班级部落游戏的形式,能让幼儿从小接触各种不同的群体,在集群中学会自主大胆的人际互动、相互协商合作的交往能力。这其实是一种生活状态,不仅希望幼儿去实现,更是教师、家长直至整个幼儿园所共同追求的。”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