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17年8月4日 星期

全省各设区市书记、局长发言摘录


编者按: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首次提出要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同时就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部署。如何结合当地实际,推动高教强省战略的落地,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全省各设区市书记、局长们分别作了精彩发言。本报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杭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 沈建平

这些年,杭州的民办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也看到,民办教育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对民办教育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民办中小学办学亟待规范和民办培训机构需加强监管。我们需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要加大民办教育新政新规学习宣传,进一步形成共识。做好政策解读、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基础性工作,确保国家和省市民办教育政策措施平稳落地、有效实施。二要依法规范民办学校办学,妥善解决事业编制教师过多问题。实现完善扶持奖励政策和降低借用的公办事业编制教师比例两手抓。三要适时完善招生政策,大力规范招生秩序。对现有的民办中小学招生政策作进一步的调研论证,对违规通过考试和变相考试选拔招生、通过培训机构考核录取学生、违规招收挂读生、违规收费等四个方面加大查处力度,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四要强化对培训机构的监管,推进教育培训市场有序健康发展。以修改地方规章、加强监管力量、加强多部门协同为抓手,共同加强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五要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公办中小学教育质量。通过研制政策、落实责任、共建共享等方式,实施新名校集团化战略,推进市域范围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促进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

推动宁波高教内涵发展

□宁波市委教育工委书记 朱 达

宁波高等教育发展迅速,至今在甬高校数量已达15所,办学质量显著提高。但对照宁波经济如今的发展、“名城名都”建设的要求、人民群众对优质高教资源的期盼,还是非常不相适应的。为此,我们提出要切实增强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使命担当,积极探索加快我市高等教育发展的策略举措,实现跨越性发展。

一要始终聚焦建设“高水平大学”这个核心,继续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打造国内一流应用型高校,保持中外合作大学的国内一流水准,保持高职院校的国内领先地位。二要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建设这个机遇,积极筹划打造一个“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园区,通过布局优化、机制创新、要素保障,将之打造成一个业态领先、功能领先的新型教育园区,为宁波高教内涵发展闯出一条创新之路,为全国教育领域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宁波样板,也为“文化浙江”打造崭新品牌。三要始终着眼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把牢“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关键问题,全力以赴完成好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今后一个时期将重点开好全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扎实推进学生成长工程和学生成才计划,全力打造站得住脚、沉得下心、拿得出活的班主任队伍、辅导员队员和学科教师队伍,构建高校全员、全域、全程育人的工作体系。

坚持“四个发展”

促进公、民办教育和谐发展

□温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

郑建海

如何处理好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关系,促进公、民办教育和谐发展,温州有自己的思考。

在坚持公、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理念上,需要“三个正确看待”,即正确看待民办教育对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正确看待民办教育对激发教育活力产生的影响,正确看待公、民办学校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有了正确的理念和认识,温州为民办教育发展确立了“公办保均衡、民办供选择”的目标定位,并注重把握好公、民办教育比例,民办教育结构,民办学校准入和退出等问题,坚持优质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教育需求。

民办教育要在财政扶持、教师保障、学生权益等方面享受公办学校同等待遇,我认为需要着力强化三个方面的政策重点。一是建立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差别化政策体系,完善在财政资助、税费、土地、融资等方面的分类扶持机制。二是健全公共财政资助体系,建立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创新财政扶持方式,建立公共财政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特别是要建立分类扶持机制。三是加强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校、个人、政府合理分担的民办学校教职工社会保障机制,努力打通公、民办教师流动渠道。

同时,要加强规范民办教育的发展,进一步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招生行为、教师招聘工作。

弘扬“红船精神” 打造德育品牌

□嘉兴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 周建新

嘉兴市教育系统把弘扬“红船精神”作为新时期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涵,开展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以“红船精神”为引领,从增强对红色德育重要性的认识、审视红色德育工作开展的短板、明晰红色德育的实施路径等方面打造嘉兴红色德育品牌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以队伍、课程、基地和活动为重点,建构“四位一体”协同推进、中小幼整体发展、独具嘉兴特点和区域特色的红色德育品牌。

目前实施的具体策略有以下几点:一是深化“红船精神”宣传学习,全面推进“红船精神进校园”教育活动;二是强化红色德育队伍建设,采用“校内+校外、专职+兼职”的方式,建设对“红船精神”有深刻领悟、能生动教学的红色德育队伍;三是构建红色德育课程体系,结合《可爱的嘉兴》地方教材,打造两个系列(学生和教师)、四个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红色德育地方课程体系;四是打造一批红色德育实践基地,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教育资源,并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打造一批红色德育实践基地;五是培育红色德育经典活动项目,结合德育活动的组织实施,注重培育一批在市域有影响力的经典红色德育活动项目。

聚焦实现教育现代化

打造教育发展新高地

□湖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潘 音

湖州市紧紧围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核心目标,扎实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力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全市各县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创建率先实现“满堂红”,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和特殊教育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学前教育“安吉游戏”模式深入推广,全市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区创建率已达60%。

当前,湖州正处在教育现代化创建的攻坚阶段。面临办学条件提升显现高位瓶颈、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凸显供需矛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全新挑战等问题,我们正从突出统筹谋划、强化督查监测、注重内涵建设等方面努力打造湖州教育品牌,全面推动湖州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但要完成工作目标,仍有许多难题要解,需要地方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建议省教育厅推动省政府召开一次由地方党委、政府一把手参加的省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推进会,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创建信心,明确创建任务,确保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如期完成;尽快建立良性的教师流动机制,避免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对优秀教育人才的无序竞争;进一步完善监测指标,具体内容可以随着改革发展的进程而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教育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

紧盯目标

拉高标杆 补齐短板

□绍兴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 贺晓敏

“十三五”期间,绍兴市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现代教育强市”,通过县域、乡镇、学校三个层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创建,以问题为导向补齐发展中的短板,整体提升绍兴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各项创建工作力度,抓实现代化学校和教育优质均衡示范乡镇创建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努力提高“城乡生均教育事业费比例”“人均教育经费投入”这两个指标的绝对值和增长率。三是进一步做好大班额消除工作,在学校规划建设上适度超前谋划;在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上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优化城乡师资配备;在招生政策上消除不合理的生源流动;在教师待遇上留住农村(山区)的优秀教师。四是从规划建设、政策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进一步补齐学前教育发展的短板。

建议加大省政府对地方政府推进教育现代化工作的考核力度;争取其他省级部门的支持,联合出台有关政策,为市、县教育部门推进教育现代化创造条件;教育现代化水平评估能够采取“一地一策”模式;适当调整评估指标要求,尤其针对达成率较低的部分指标;加大教育现代化创建的宣传力度,取得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理解、配合。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

努力提升都市区软实力

□金华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徐志坚

2017年是深化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之年,也是金华市加快打造全省第四大现代化都市区的关键时期,如何解决现代教育理念不强、教育经费投入不够、学前教育发展不足、职成教育管理机制不顺、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和困难,如何为现代化都市区建设提供强大人才和智力支撑,是当前和今后全市教育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今后全市教育工作主要目标是:夯实教育发展基础,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元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到2020年,全市9个县(市、区)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到2030年全市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提升建设“学在金华”。我们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完善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研究制订第三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强化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规范学校办学,确保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市。科学规划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以金义科创廊道为主轴,打造浙中高教园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持产教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联盟、专业教学委员会的功能,鼓励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共创省级品牌实训基地。

探索解决学生托管难

提升教育满意度

□衢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徐朝金

如何担当社会责任、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办人民满意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衢州市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和谋划学生的托管服务工作,努力提升群众的教育满意度。

目前学生放学、放假呈现培训辅导机构托管、隔代教育“放养”、留守儿童监管空白三种基本状态。而托管工作存在资源不足、收费监管不力、责任界定模糊等问题。我们认为,学生放学、放假的托管问题,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加强合作,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一是开办“四点钟学校”势在必行。应确立“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依托校园和社会资源推行。我们已选择35所学校开展试点。二是深化家校合作育人机制。要深化教师家访、家长校访、线上线下互动等方式,进一步推进家校合作育人机制的有益探索。三是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设。要统筹政府、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关爱力量,建立健全长期交流帮扶机制。四是以教育信息化推进学生托管服务。学校可将机房、数字学习中心等公共信息终端及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校园电视台、活动中心等场所全天候向学生开放,让学生可以进行在线个性化学习,促进个性化学业提升;可依托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等进行科学探究、课题研究和各类设计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把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从“说法”变成“做法”

□舟山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 祝幸安

把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从“说法”变成“做法”,需要在以下五方面着力:

一是确定办园标准,保证公共服务有质量。建议按照“管评办”分离的原则,把三级幼儿园的认定权限上收设区市以上教育评估机构;省教育现代化监测体系要把等级幼儿园的公共性和覆盖面作为基础指标。二是扩大办园资源,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应该以充分满足群众入等级以上幼儿园的需要为目标,要求各地明确幼儿园扩容工程和改薄工程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三是优化事业发展,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宜以二级幼儿园为目标,以三级幼儿园为底线;对现有公办高等级幼儿园,应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提高接纳能力,满足选择性的入园需要。四是着力制度安排,增强公共服务公平性。要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政策制定与实施的民主化、科学化,特别是制定学前教育招生政策要落实听证和合法性审查制度。五是合理分担成本,推动公共服务可持续。内容包括建立基于质量标准的学前教育办园成本定期测算制度,合理确定财政保障、收费收入在公办园办园成本中所占比例,实行对公办园按生均标准拨款和对普惠化民办园按生均标准补助的制度,积极引导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合理定价等。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努力跻身全省教育第二方阵

□台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 戴冠福

教育现代化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和基石,对台州来说,更是建设“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和“科技新长征”的战略要求。台州创建短板需要攻坚补齐,创建难点需要拔钉突破,要求我们进一步认准创建形势,以更清醒坚定的态度推进现代化;进一步提高认识站位,以更高的战略高度推进现代化;进一步增强行动自觉,以更强的执行力度推进教育现代化。

一是进一步突出地方党委政府创建现代化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增加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增加教师配备,加强队伍建设。二是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全面达标;加大攻坚力度,攻克创建难点;统筹协调推进,把握创建节点,排定“时间表”,制定“作战图”。三是强化督查监测。继续开展教育现代化的专项督查,围绕教育现代化县指标达成度、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台州教育发展指数三项指标开展动态监测,与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联手开展“市区教育首位度监测”。四是形成工作合力。牢固树立创建工作“一盘棋”思想,五个手指捏成拳,主动对接财政、编制、人事、审计等部门,定期召开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通报创建工作进展,展示创建成果,切实增强“教育自信”。

力争与全省同步实现教育现代化

□丽水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王 平

丽水是浙江的经济后发地区,也是全省教育发展的短板所在,存在县域间教育发展差距大、城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教育投入无法满足发展需求、教师保障能力较弱、学前教育基础薄弱、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低等瓶颈。“十三五”时期,丽水教育的关键词是“同步”,补齐自身短板,抬高全省底部,力争与全省同步实现教育现代化。

一要抓责任落实。创建层层分责任、层层抓落实的联创共建机制。二要抓改进推进。拟出台《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及系列配套政策。三要抓监督指导。全面深化市、县两级政府领导兼任教育特邀督学制度,推行进度季报、督查通报等制度。四要抓投入保障。加大教育项目建设、师资培养、内涵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比重,优化各学段教育支出比例,加大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五要抓整改提升。加大资源供给、优化资源布局、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完善治理体系、推进各级教育优质均衡化。六要抓队伍建设。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健全教师编制管理机制。

建议督导评估机构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教育督导委、省资深督学组成,每一个五年规划内开展两次督导评估;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指标体系要分政府履职层面和学校履职层面;加强中小学党建和德育工作;尽快出台我省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政策和制度;规范教育培训机构、中小学(幼儿园)放学放假后管理和中考改革工作。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