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6月9日 星期

深化改革 推动教育新发展


深化改革 推动教育新发展

□本报见习记者 张乐琼

义乌中学的邱一婷是今年高考“大军”中的一员。拿着两门100分、一门97分的选考成绩应对高考,她感到十分从容。对于像邱一婷一样搭乘新高考“首班车”的考生们来说, 35种选考组合、80个志愿填报……今年的选择面之大、之广前所未有。

过去5年,我省教育系统积极组织和动员各方面力量,以公平、均衡、素质、质量、协调为主题词,不断深化改革、破解难题,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省委教育工委书记何杏仁说:“把深化改革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并逐渐成为近年来浙江教育的显著特色和优势。”

教育改革风起云涌

确实,从2012年开始,一场以“选择性”为指导思想的教育课程改革从普通高中启幕,减少必修,增加选修,并实现走班教学。2014年“选择”风延伸到职业教育,2015年又拓展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更为重磅的是2014年我省出台的新高考改革方案,不再文理分科,科目从原先的“3+X”套餐模式变成了“3+3”的自助餐模式。国家督学、浙江大学教授方展画说,“这些年,浙江教育改革把原来的‘规定性’放到现在的‘选择性’上来了,这是一个教育机制的重大改革”。

与此同时,为确保教有良师,我省2010年开始探索推广县域范围内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2016年实行教师培训学分制管理、全面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确定中小学“县管校聘”试点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深化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落实“最多跑一次”。此外,还积极开展民办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十二五”以来,省教育厅先后编制了13个专项规划,实施了13项国家教育改革试点和31项省级教育改革项目试点。

向深化改革要动力

经过这几年的创建,在教育欠发达的景宁县,“一校一品”已是深入人心,涌现出了诸如景宁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民族舞蹈”,城北中学的“篮球操”,郑坑乡中心学校的“畲族棍”,大均乡中心学校的“葫芦丝”等特色校园文化,整体办学水平稳步提升。

“改革恰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是实现追赶和超越的加速器。”省教育厅厅长郭华巍说,浙江是吃改革饭长大的,浙江教育这些年取得快速发展,主要应归功于大胆改革。为积极稳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我省做了多次研究,开了多个会议,做了许多培训,不折不扣地把相关部署和要求落实好。

陈捷捷是上海交通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一个女孩子与汽车结缘,进而选择上海交大机械专业,这一切都缘自她高一时选修了一门职业技能类课程“汽车与力学”。“要是没有那一次选择,真不敢相信这个文弱的女孩会和汽车、机械结缘。”天台中学校长郑志湖说,这些年浙江兴起的高中课程改革让做了几十年高中校长的他恍若又找回了初入教坛时的那份激情,“我想,我是在见证一个最好的时代”。

改革成效已经显现

“教师‘铁饭碗’已被打破,只有锐意进取才不会被淘汰。”嵊州市剡城中学一名参加“县管校聘”竞争上岗的中年教师如是说。随着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组合拳”的落地实施,改革成效已经显现。(下转第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