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4版:文化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7年6月2日 星期

3D打印“复原”长兴文物
这个中学生考古社团有点牛

3D打印“复原”长兴文物

这个中学生考古社团有点牛

□本报通讯员 徐冬梅

这些天,穿着黑白相间校服的蔡崟,穿梭在校园中,感觉自己就在“春天里”。

和不少现在的中学生一样,长兴中学高二(1)班学生蔡崟思想成熟、行事独立且有自己的看法。比如,她对并不热门的历史学科非常感兴趣,不仅选修了这门课,还参加了浙北首个中学生考古与文博社团。

在体验考古发掘、勘探乐趣的同时,她和社团里的社员们一起利用3D打印技术“复原”长兴文物,让更多的人了解太湖文明。

一群爱历史的中学生

浙北首个中学生考古文博社团

“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们脚下的土地,会是怎样的色彩斑斓?”18岁的蔡崟经常做这样的梦。

“尽管时光飞逝,但总有一些文化留存了下来,或者痕迹被镌刻了下来。”课桌前,蔡崟双手撑着腮帮子,谈起了自己的爱好——考古。

“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一书。但当时所谓的“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有很大的区别。

“现在,我们所说的考古,则是根据古代的遗迹、遗物和文献,研究古代事物。”蔡崟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正好学校有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考古的同学,我们经常聚在一起交流、讨论”。

看到学生对历史很感兴趣,长兴中学校长钦国强很欣慰。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他不仅和学生分享了自己对历史的热爱,还成立了浙北首个中学生考古文博社团。

走进考古工地 体验发掘勘探乐趣

“考古是不断寻求谜底,追求历史真相的过程。”去年年底,社团成立,钦国强表达了自己的期待,希望社员们珍惜这样的经历,把爱好做成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并在此过程中收获成长。

29岁的陈辉,是一名历史教师,也是考古文博社的指导教师。通过社团活动,不断开展考古探索,是他这半年时间里不断思考的问题。

在他看来,社团要鼓励高中生用自己的方式保护、传承太湖文明。“所以,我将社团活动分为‘考古文博常识’‘长兴历史文化’及‘3D建模技术’三大类,基于学校和长兴本土历史文化开展交流。”他说。

文献考古交流,是社团主要开展的活动。“我们经常对一些古文献进行分析、交流,然后写成报告,用于总结。”作为考古与文博社的社长,蔡崟还希望和社员们一起参与实地的考古调查。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在节日到来之前,长兴县博物馆组织考古文博社的社员,赴太湖“龙之梦”考古工地参加体验活动。

大大小小十几个探方呈现在这些第一次走进考古工地的高中生面前时,社员们感到了震撼。“以前我对考古的认识都是从纪录片里看到的,今天看到真实的考古工地还是特别震撼的。刚才孟老师指着探方里一处大一点的坑洞说,那是一所汉代的穴式房子,我觉得这简直太神奇了。”现场聆听省考古所研究员孟国平对于考古知识的讲解,蔡崟和社员们一起体验考古发掘、勘探的乐趣。

应用现代科技 传承太湖文明

“带高中生参加这样的考古体验,在长兴还是第一次,今后还会继续合作。”长兴县博物馆副馆长周凤平,曾是长兴实验中学的教师,所以深深地理解这群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知识的渴求。

同样感触颇深的,还有陈辉。“当今社会,文博保护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弱。所以,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保护、传承太湖文明。”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长兴中学聘请了优秀的专业指导教师,并为社员们开设系统的培训课程。

社团课程分为常规课程和互动课程。常规课程主要是进行3D建模、考古文博常识、长兴乡土文化等内容的学习;互动课程指实时远程参与北大、复旦等高校考古文博学院的相关课程。

为了积极响应湖州市“南太湖计划”培养创新人才,在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指导下,长兴中学于去年12月建成了3D打印创新实验室。学校还邀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韦正教授为社团授第一课,邀请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办公室主任刘庆华担任社团指导教师。

“通过社团学习和活动,鼓励、指导学生开展以3D打印与考古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撰写相关学术论文。”在考古与文博创新实验室,陈辉这样介绍。

10台高性能3D打印机、1台3D扫描仪、5套雕刻工具组、中国立体地形模型、世界语音立体地形图等多项设备,如今成了社员们最亲密的“小伙伴”。在长兴中学教师周建东的指导下,社员已经应用3D打印技术,成功打制了光阳桥(浙江省省级文保单位)、兴隆桥、锁界桥、震泽桥等太湖古桥系列作品。

利用3D打印技术“复原”这些文物,蔡崟和她的同学们迈出实质性的步伐。“相信不久的将来,通过科学技术,越来越多的人会关注和保护我们身边的历史文物,传承太湖文明。”蔡崟抚摸着光阳桥的模型,眼神异常坚定。


上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