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5月24日 星期

《镜子》里照出多少不懂“爱”的父母


《镜子》里照出多少不懂“爱”的父母

□胡欣红

近日,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纪录片《镜子》震撼播出。纪录片只有3集,一共90分钟,内容很简单:3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出于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爱,为何有时变成伤害?”“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这究竟是为什么?”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再一次被这种“爱与害”的悖论深深触痛。之所以说是“再一次”,是因为在我20年的教育生涯里,经常会遭遇类似的人伦悲剧。

客观地说,《镜子》所反映的是家教严重失当事例,并不具有普遍性。然而,窥一斑而知全豹,透过这些极端个例,我们完全可以看到现实中众多不懂“爱”的父母的身影。之所以没“出事”,无非是他们的孩子没那么叛逆,或者是自我调适能力较强,抑或是他们的“压迫”还没到临界点……或许,只要某个因素稍微有所变化,潜藏着的矛盾就会爆发。从这个意义上讲,《镜子》值得父母们好好“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爱为何换来恨?一言以蔽之: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作为过来人的父母,从“现实”出发,孩子当然应该好好学习,适应社会,少走弯路。而不知世事艰辛的孩子,却有自己的诗和远方。即便父母的看法更正确,但人生的每个阶段本来就会有不同的思考,孩子毕竟要经历过才能明白。因此,孩子固然应该体谅理解家长的一番苦心,但父母罔顾孩子意愿,强摁着“牛头”吃草,如此“任性”的家庭教育方式,更需要反省。

换言之,教育之道就在于“顺应天性、尊重规律”。但是,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当“输在起跑线”成了一种普遍性的教育焦虑,当社会的功利浮躁风气侵入家庭,又有多少家长能深刻认识并真正做到呢?如果起跑就落后,那就意味着上不了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这样的“现实”谁能化解?既然无力改变社会大环境,那就不得不屈从于“现实”!

根据孩子的特点予以精心呵护、引导他们成长,实乃为人父母的第一要义。那我们为何不能百计千方地帮助孩子寻找恰当的人生定位,为何不能殚精竭虑地为孩子营建良好的成长环境呢?仅凭一己之力,的确难以撼动大局,但肯定可以影响和改变自家孩子的命运。孩子的问题往往来自家长,只要家长真的放下了,孩子也就放下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就是孩子的成长之道,而不是随其自然,放任不管,无原则地放手。通俗地说,顺其自然就是在领会洞察孩子成长规律的前提下,顺应天性,引导其更好地成长。“一切顺其自然”背后,是凭借父母本身的眼界、底蕴和判断力,在关键节点的指引、长期营造的价值观环境、四两拨千斤的感化,这才是真正的理想教育状态,也是对父母的莫大考验。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