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4版:论文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4月14日 星期

浅议“位置与方向”的教学策略


浅议“位置与方向”的教学策略

□德清县禹越镇徐家庄中心小学

宣艳红

最近有幸去杭州学习了一段时间,觉得受益匪浅。其间,听了几节关于“位置与方向”知识的课,萌发了很多想法。前不久正好听了我校一位教师关于“位置”内容的课,觉得有话想说,因此和大家一起探讨。

“第几组第几个……”是日常生活中学生用来确定位置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即“数对”的雏形。但是在生活中,经常因为标准不同而导致结果不同。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会采用先从学生座位入手,再逐步过渡到平面上确定物体的位置。那么,教师过于强调纵、列先后顺序的教学真的妥当吗?对于不同阶段的“位置与方向”教学,教师又该如何把握呢?

一、了解“位置与方向”知识的联系

小学生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是为了了解自己生存的空间,确定平面上一个物体的位置。这个阶段,确定平面上一个物体的位置有两种方法:一种用数对的方法表示位置,另一种是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前一种方法实质是以后要学习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后一种为极坐标。

“数对”知识是在“方位”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且为以后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函数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把握“数对”教学的阶段

在小学《数学》教科书里,“位置与方向”的教学内容被安排在一年级上册(能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和三年级下册(会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的方向),以及五年级上册(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和六年级上册(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

1.教学目标不同

一年级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一条直线上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三年级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八个方向,并会描述物体的绝对位置;五年级是让学生学会用两个数来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抽象出数对表示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六年级是让学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

2.教学形式不同

低年级学生以直观思维为主,因此在一年级教学时,应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感受位置的相对性,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感性基础上。而三年级则要借助熟悉的场景帮助学生辨认方向,尽量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五、六年级的教学则应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以观察思考的形式进行学习。

3. 教学“有序”不同

大家都知道在数对(X,Y)中,X表示横轴上的数,Y表示纵轴上的数。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意数对的有序。如电影院的座位几排几号,看课表星期几第几节课,都是先横再竖的顺序。因此在一年级和三年级教学时,我们应重在让学生有序观察。而五、六年级则应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不仅要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还应遵循数对中两个数的位置顺序来描述和确定位置。

三、注重教学的方法

1.知识迁移生活化

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这些知识和经验是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可以拉近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距离,丰富学生对方位知识的体验,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如在三年级的教学中,可以将例子中的校园场景图更换为本校的示意图,将动物园导游图更换为本地动物园或公园的示意图,也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并绘制公园示意图,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在五年级的教学中,可以将奥运话题引入“数对”教学中。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活字印刷术的“活字阵”由上千名演员表演。这么庞大的队伍,导演是如何指挥其中的演员完成汉字造型的?学生很快便能联想到可以利用编号的方法来确定位置。这样就使学生从身边事件的数对应用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过程学习自主化

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创设大量的情境,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究学习,充分发挥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如一年级教学要认识“上、下”“前、后”,可以创设物体相同但位置关系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分组,辨认位置关系。交流时因“答案”不同而引发“冲突”,教师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深化理解所学习的内容。而在五年级的教学中,则应注重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经历表示物体位置的过程,亲身感受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洁与有效。

3.数形结合数学化

数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做准备,而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函数。为了学生的后续学习,在“数对”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渗透函数思想。

图像是帮助学生理解函数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图像的制作离不开描点连线。因此可以在练习中设计这样的习题:出示小鱼轮廓图,让学生先用数对表示出小鱼轮廓上点的位置,然后将每个点按“第一个数扩大到它的2倍,第二个数不变”“第一个数不变,第二个数扩大到它的2倍”“两个数同时扩大到它的2倍”这三种情况,分别描点连线画出来,最后比较“哪条鱼和图中给出的小鱼最像”。学生在根据数对描点连线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点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也会相应发生变化。用图像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量与量之间的变化,将数与形有机结合。

总之,“位置与方向”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安排相对比较分散,但对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着重要影响,对学生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形成起着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完成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的过程,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