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3版:研修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7年4月7日 星期

分组实验怎样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


分组实验怎样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

□绍兴市上虞区城东小学

朱钻飚

在科学课堂分组实验中,一般都是主动性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掌握着具体动手操作的控制权,大部分学生则沦为了旁观者,只是负责记录,几人一小组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名存实亡。

不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能力、操作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导致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着不同的表现,主动的往往有更多参与活动的机会,被动的就往往成为旁观者了。那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参加实验呢?

一是增加动手材料。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套操作材料。如一些成本低廉的实验,五年级上《运动和力》单元第3课《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用气球能驱动小车吗”活动中,可以提供每人一套的材料。这样就给了让每个学生动起手来的物资保障。

当然,由于需要协作配合,可以两人合用一套,即采用2人小组制。现在很多学校实行小班化,班级人数少,材料分配应该能够满足2人小组的学习,相对于4人小组或6人小组,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机会。

二是增加动手机会。有一些实验是可以反复操作的,可以让学生轮流参与。如三年级上《水和空气》单元第6课《空气占据空间吗》中“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活动中,用两只注射器分别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然后用手指堵住管口,向下压、向上拉注射器活塞,这一活动所需时间不长,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操作。

三是角色经常轮换。科学教师在分组实验时往往会指定小组长、实验员、材料员、记录员等角色分工,在研究材料不增加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角色轮换的方法。但要注意,轮换周期要短,不能长时间固定不换。

四是指定分工合作。我们还对小组成员进行编号,并把一个实验的过程分为几步,每一个步骤指定成员进行操作。如六年级下《物质的变化》单元第2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观察白糖的变化”活动中,我们可以把这个活动分为点蜡烛、加热白糖、熄灭蜡烛、观察整理等几个环节,让学生分头负责,时刻准备,人人参与到实验操作中来。

记录不仅仅只是一个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关注了现象的描述、证据的搜集、知识的积累等。同时记录活动还是学生思考整合的一个过程,包括最后动笔的结果呈现,可以说一份实验记录单不仅是实验现象的记录,更是学生发展的足迹留痕。

但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我们为了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往往采用一个小组一张记录纸的方式进行记录,只有一个学生在记录,其他学生沦为看客或者说客了;还有因为小组内讨论时间过长,以至于都不能完成活动任务的。

学生对实验记录往往容易忽视和不感兴趣,爱做实验不愿记录,怕麻烦不想记录,难以表达不会记录,以至于记录沦为可有可无的活动部分。

但恰恰是这令学生头疼的记录却包含着对事实的描述、数据和证据的获取的重要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浙江省小学科学教研员喻伯军指出:“每个人都做记录,有利于让学生关注现象,关注证据,还有利于让课堂安静下来,一举多得。良好的记录习惯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那么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记录整理能力呢?

一是倡导人人记录。现行的小学科学的配套作业本印有主要的活动记录单,要求人人记录,为培养学生记录习惯提供了平台。也有教师进一步完善了作业本的功能,除了作业本中要求记录的项目外,还让学生进行课堂摘记、预测记录等,进一步丰富了作业本的功能。

二是倡导多方式记录。允许学生用拼音、图画等方式记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文字表达、准确的图例展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学生学着用照片、录音、影像等现代化记录方式,留存课外探究的资料和证据。

三是倡导合作记录。一边要动手实验,一边要观察现象,一边还要动手记录,这就要求小组内学生互相配合,结合角色轮换和指定分工,轮流做好实验记录,并一起分享记录成果。

四是倡导交流记录。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数据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录过程中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丰富、完善观察到的现象及收集的证据,使记录更完善、更科学。

小组学习活动是小学科学课活动的主要方式,我们要倡导改善小组合作模式,达到人人动手实验,人人记录思考,从而提高活动的参与程度,提升学习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上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