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2版:课堂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3月17日 星期

怀素写字


“小古文微讲堂” 是以李振村先生首倡、朱文君老师创建的小古文课程为内容,以帮助全国小学生学习小古文为目的的公益活动。周末一讲,周末发布。本文为2月18日晚间的讲课稿。

怀素写字

□诸暨市暨阳街道大侣小学

陈可英

小朋友们,周末好!挟着春光,带着春花一样灿烂的心情,让我们携手走进小古文微讲堂,一起去拜访一位大书法家,他的名字叫怀素。

说起书法,老师想先考考大家:“书圣”是谁?——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草圣”又是谁?——唐代书法家张旭,他开创了狂草风格的典范。那么“张颠素狂”指的又是何方神圣?这是唐代书法家张旭与怀素的并称,怀素的草书和张旭齐名。

看,这就是怀素的《自叙帖》,是他的代表作。名家评点:“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不过大家也许看不明白,我们一起来认读几句:“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喜笔翰……”

从这几句自叙得知,怀素是湖南长沙人,十岁出家为僧,小的时候就爱好书法了。

僧人的本职是事佛、坐禅、念经,如果练字,就得把分分秒秒的休息时间全占满,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寺庙中的生活本来就是清苦的,练字买笔买墨就得不少钱。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曾有言:“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要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书法大家,练出一个“笔冢墨池”也不夸张。

那么,怀素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哎呀,有太多太多的疑惑了,还是请大家打开《小学生小古文一百课》,从《怀素写字》一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文中“贫无纸可书”五个字,证明我们的猜测与担心并非多余。怀素果然没钱买纸,“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纸,它又怎么练字呢?

怀素有办法,他善于因地制宜,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上,种植了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蕉叶,铺在桌上,用铁锅下面的烟灰和上水当墨汁,临帖挥毫,多么放浪洒脱!

怀素天生是个乐天派,何以见得?“名其庵曰‘绿天’”,他的住处触目都是蕉林,就为住所起了个雅号,叫“绿天”,多有意思。其中的“名”该理解为“命名、起名”。

据说由于怀素没日没夜地练字,老芭蕉叶采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皲裂,他还是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以至于无处着墨了。

这下又该怎么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成功者就善于在没有条件中创造条件,怀素想方设法又自制了代用品:“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他找来一个木盘,又找来一块方木板,涂上白漆,这下就可以写了擦,擦了写,反复使用。这不就像我们现在教室里使用的黑板、白板么?我真忍不住为怀素的奇思妙想点赞。

让我们一起来想象:晨光熹微,怀素在木板上写呀写;暮色四合,怀素还在木板上写呀写;寒冬腊月,怀素在冰天雪地里看到一块漂亮的石碑文,他赶紧在木板上写呀写;盛夏酷暑,怀素在炎炎烈日下看到一块匾牌上的好字,他立刻在木板上写呀写;大家都说怀素已经笔走龙蛇,他还在不断地写呀写……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怀素就是这样努力创造条件,勤习苦练,终于练就一手用笔盘旋、狂放,变化繁多而又挥洒自如的狂草,由一个爱写字的小和尚成为一名值得效法、赞颂的书法大师。唐代大诗人李白如此夸赞:“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带着充分的理解,请大家再来读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就是不一样的情怀了。多读几遍,这篇短文就很快烂熟于心了。

小朋友们,“永州东郭有奇怪,笔冢墨池遗迹在。”(唐·裴说)大家春日出游,可以选择到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潇水中路走走,那里有一个怀素公园。公园里有怀素出家修行、种蕉练字的古迹绿天庵。庵后一处刻有“砚泉”二字,就是怀素磨墨取水的地方。右角有“笔冢”塔,怀素写秃了的笔都埋于此。庵正北70余步有墨池,是怀素洗砚处。大家一定听说过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故事,怀素也缔造了这样美好的传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怀素写字》中汲取的精神定能润泽如春草般蓬勃、如春笋般拔节的你。

今天的小古文微讲堂就到这里,谢谢大家,下周末再见!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