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教育局 屠红良
随着秋季开学,许多学校也为学生组织了摸底考,本意无非是想查漏补缺,检验暑假期间学生有没有预习新课,为新学期的学习做好准备。然而,开学摸底考已经变味,滋生了很多弊端。
一是增加了学生压力。学习是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劳动,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学生身心已十分疲惫,需要通过假期来调养。而目前学校组织的开学摸底考的内容基本上是新学期的新课内容,有的是一两个单元,有的是整个学期,主要考查学生的学科预习效果。
原本是学生们最自由和快乐的寒暑假,却被学校硬生生地套上了“紧箍咒”,让学生平添了不少压力,致使他们疲劳、焦虑、怨怼。
作为教育人,我们应该明白,学习只是学生人生征途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学生的身心健康、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远比分数更重要,放假的目的不是为了迎接考试,而是给学生一个放松身心的时间,还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
二是催生了补习热潮。学校让学生暑假在家自学,而且开学后还要组织考试,有的学校甚至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再次分班。家长岂敢不重视?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分个好点的班级,不落后于别人,不管经济上是否承受得起,也不管学生心里愿不愿意,刚刚放下书包的学生又被家长催着重新背起书包,往返于各类补习班学习数学、英语、科学……甚至有的学生一门不落。
君知否,补习班门口的交通拥堵为的是哪桩吗?开学摸底考直接或间接地催生了寒暑假的补习热。为吸引生源,有的补习机构还专门为学生私人定制了课程表、作息表、接送表,寒暑假俨然成了“第三学期”。
三是助长了师德失范。本应在开学后才学习的知识,为什么要让学生提前在假期里学?教师还没教的新课内容,学校却要来一场考试,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这开学摸底考,无疑有转嫁教育责任之嫌。
除了催生补习热潮,恶化了教育生态,还助长了某些教师有偿补课等违反师德的行为。有关资料显示,寒暑假中为学生补课的群体主要有三类:一是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二是大中专在校生及毕业生,三是在职教师。
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大中专在校生及毕业生又经验不足,于是在职教师成了许多家长的不二选择。
近年来,尽管在教育部门的“三令五申”下,在职教师的有偿补课势头有所扼制,但仍有一些人禁不住高额利益诱惑而铤而走险,甚至引发了一股教师辞职潮。辞职后干什么?下海干培训!有的利用原所在学校的名头和人脉关系,为自己谋利,给教育抹黑。